【單車旅行】來自山與海的魅惑 朝聖山海圳的多元體驗 跨界藝術創作∣徒步健行∣單車騎乘
![圖片](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Jsn7DkGpDxkyeKAUUIP4uWrin_8hCT72eNPbaAlGY_pLKj93II-TOUlF0uLkCmKcpoYOQqymskbEJ0fB0YBBuROjaNAktPS0iSzbmvqLwiqDvfo1vfQMbP3n3WAkNzNT1sH-7TlpEEIlBTQnr4982qq23ofqcut3PKAdORibHt5hYFigWCMywuH2uZbo/s320/S__103284788_0.jpg)
▎山與海的創作無界, 0km 百年町屋化身山海圳步道,藝術家運用纖維編織、剪紙、金工、刺繡、景觀植栽、攝影、插畫、氣味、聲音等領域,將自身感受內化為創作風景,與徒步健行和單車騎乘體驗,心動的瞬間相知相遇。 在 0km 百年町屋參加一場 # 策展人帶逛導覽 《找一步 Hike and Seek 山海圳跨界創作展》跟隨策展人的導覽,從藝術創作視角一睹山海圳國家綠道生態之美。也勾起茱莉 2021 年底用健行和單車朝聖山海圳之道深刻美麗的記憶。 《山海圳國家綠道》是臺灣風土的朝聖之路,從海拔 0 公尺的台江內海爬升至 3,952 公尺的玉山山巔。串聯內海、大圳、原鄉、聖山四大路線,承載著臺灣近代 400 年的歷史與自然環境,見證了臺灣的島嶼身世,更展現了族群文化的豐富多樣性。 林業保育署以山海圳國家綠道為主題,邀請十組台灣跨領域創作團隊,透過藝術創作重現內海、大圳、原鄉、聖山四大路線之美。藝術創作橫跨纖維編織、剪紙、金工、刺繡、景觀植栽、攝影、插畫、香氛、聲音等領域,他們將田野採集的山海圳探訪經驗,轉化成不同形式的創作,超乎想像 😇 藝術家以在地回收蚵殼製成的紗線、魚鱗構成作品《粼粼之徑》,流線型的漩渦意象,纖維編織創作《粼粼之徑》「西口小瑞士」為造型,透過紗線上魚鱗的律動,再現沿途水路的波光粼粼。 藝術家將植物與神話連結,用氣味誘發想像。 在策展人導覽下看完《找一步 Hike and Seek 山海圳跨界創作展》 ,重溫一下 2021 年底用健行和單車朝聖山海圳之道深刻美麗的記憶。 從烏山頭騎車到曾文水庫大埔,一路蜿蜒有山路、村莊、部落、隧道、吊橋。從大埔到山美部落的達娜伊谷,會一次見證三個阿里山鄒族部落的美景,茶山、新美和山美部落是位於阿里山區南區曾文溪中游的平地區域,擁有絕佳的山林資源,是曾文溪畔旁的美麗部落。 山美部落達娜伊古,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多年來以漁獵文化、封溪護魚、復育並維護國寶級鯝魚的生態環境。晚上就住在山美部落福美吊橋這邊,有阿里山中最優美弧線之稱的福美吊橋,為全臺最長吊床式吊橋(俗稱天梯),橋身以鄒族紅、藍、黑原色為主。 從達那伊古走 「 里美避難步道 」 到里佳部落 , 里美避難步道過去是鄒族原住民遷徙的古道,八八風災後整修 2013 年開放, 1.6 公里的健走路程,落差近 700 公尺,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