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4的文章

【古道走讀】樟之細路~續∣台灣清末至日治初期的聚落三角林到小粗坑古道

圖片
▎台灣清末至日治初期的聚落三角林,茶園風光山巒疊翠,走進日治時代闢建的小粗坑古道,探索昔日連接粗坑與石門之間運送物資的古道,兩佰年來物換星移,隨著石門水庫和產業道路興建,小粗坑古道逐漸被取代。   【 行程 】 RSA07~ RSA08  三角林 ~ 小粗坑古道 中壢火車站後站→搭桃園客運 5050 往溪州公園→北水局→十一份觀光文化園區→小粗坑古道→太元步道→石門水庫環湖步道→坪林→搭公車經大溪→捷運永寧站 樟之細路 (Raknus Selu Trail)  為臺灣七大國家級綠道之一,古道原始狀態為大片天然樟樹林,是居民入山砍伐、煉製樟腦的山徑。 Raknus 是賽夏族及泰雅族語的「樟」,而 Selu 是客家話的「細路」 。   北起桃園龍潭,南到台中東勢,串聯客家鄉鎮的山林古道,百年前曾經是先民種茶製茶、伐樟製腦、運送農產的手作道路。 境內起伏的山陵、遼闊的池塘、翠綠綿延的茶山,以及遼闊的視野與清新的空氣等,客家先民在十一份埤塘東邊拓墾建立十一份、泉水空、淮子埔 3 個庄,用鵝卵石從農地東邊堆疊出海拔落差 40 多公尺、 120~300 多公尺不等長短的古道,將農產品挑到三坑集貨點,搭船運到板橋、萬華、大稻埕。 在北水局下車走佳安西路,經十一份文化園區 、石門水庫教會,要到三角林開庄祠堂的路上,路旁 有一個立牌 「 石門活魚發源地 」 , 石門水庫興建時代,來了很多外省籍移民定居魚石管局宿舍,其中有一居民開設餐廳主打水庫新鮮活魚料理而後造成流行,石門活魚發源即從此街開始。七○ 年 代是石門活魚的黃 金年 代,來 石門水庫附近一定要吃活魚。   石門水庫興建後,北水局 ( 以前叫石管局 ) 盤據石園,有石門大草坪、宿舍群、棋盤式街道 ... 知名景點。在十一份埤塘西邊台地上的 三角林庄 ,是 台灣清末至日治初期,發展較早的聚落 , 從三角林開庄福德祠到原祐福德祠 ,走在鄉間馬路上 欣賞茶園風光 , 遠處山巒,環境非常清幽宜人 。 從十一份埤塘西邊台地上的三角林庄,鄰近龍源路的小粗坑古道入口,水泥橋旁一座清代所建的原佑福德祠,俯臨大粗坑溪。廟於 1981 年改建,供奉著「土地婆抱子像」,土地公面容和藹,以及手抱一孩童的土地婆,頗為稀有。廟身新穎,只有廟前的石製舊香爐,因長年風化而透露出古樸的歲月痕跡。   走...

【山林步道】走讀陽明山國家公園後火山地形∣龍鳳谷步道+橫嶺步道

圖片
▎ 走讀龍鳳谷步道欣賞野溪溫泉遺跡和美如小京都嵐山的橫嶺步道, 龍鳳谷的山谷是火山爆裂口的遺跡,北投溫泉的源頭 , 裸露的岩壁地質,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硫磺味,時不時湧出噴發的硫磺氣體,煙霧繚繞 ,噴氣孔密集﹑淡黃色的硫磺結晶、烤紅燻黑的岩石。   今日行程;龍鳳谷遊客服務站 --> 親水公園 --> 媽祖窟 / 羅漢窟 --> 湖底社區 --> 紅壇廣場 --> 橫嶺古道 --> 陽明山公車總站 這是茱莉在流動筆記書《 2024 一年 50 次精選》的第 50 篇,在陽明山上與同學共度美好的聖誕節 !!! 緣起今年以 「 生活探索 」 為主題成功加入「 2024 一年 50 次,持續的力量」社團,在 9 月 6 日那天寫到 64 次之後,突然有了新構想,想把這些持續的能量蒐羅起來。 於是在 Blogger.com 為自己企劃撰寫一本《流動的筆記書》,持續探索挖掘生活的樂趣,保持新的學習動能汲取生活養分,迎向下半場的優雅人生。 這學期搶到「淡水社大山林生態美學課 」 ,以新同學之姿加入這一班真的很福氣,每次上課走山林步道都很幸福,除了在薛老師暖心導覽帶領下鍛鍊體能增長知識外,有位燕玲同學掌鏡為每次行程攝錄影像紀錄,即便雨天腳下爛泥,出身香港影視媒體的她,每次課後都要花一整天時間整理剪片甚至寫腳本配樂,問她很辛苦喔  !?  她說因為自己很喜歡 。 是的,做喜歡的事不僅有幸福感還很有價值,而今天她從山下揹了 1 公斤的義大利水果聖誕麵包 Panettone 上山和同學分享共度聖誕節,她說在香港很重視聖誕節過節氣氛,也讓我回想前幾年有一位客戶每年聖誕節都會送我一顆聖誕麵包,嗯 ! 很懷念很喜歡。 淡水社大山林生態美學課薛建育老師 義大利水果聖誕麵包 Panettone 龍鳳谷的山谷是火山爆裂口的遺跡,昔日採硫礦留下的蓄水池,溪谷處可以看到溫泉池及錯縱雜亂的溫泉管線,噴氣孔密集,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濃濃的硫磺味加上噴氣孔衝出的白煙繚繞,濃濃的硫磺味瀰漫,山谷多為裸露的岩土,景況原始而蠻荒。 這裡是北投溫泉的源頭,淡黃色的硫磺結晶、烤紅燻黑的岩石,有許多噴氣孔、硫氣孔、天然溫泉和人工溫泉,北投溫泉業者為了汲取溫泉水源,肆意將管線放置溪谷當中,管線就是利用蒸氣加熱管線內的山泉水提供使用的人工溫泉, 色澤乳白,散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