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廓散策】 探索老宅邸年代累積的故事,到總裁家品味老宅裡的法國味

 

▎到50年代央行總裁家品味米其林餐盤推薦的法國味;探索藏身在大同大學老樹庭院秘境裡80年日式老宅;朝聖王大閎結合藝術、建築與劇場跨域美學的建築傳奇,美食漫遊體會時代的印記和思維流動。

 


中山國小捷運站附近的「晴光商圈」,在中山區的靜巷內,一棟富饒歷史韻味的兩層樓獨棟建築,曾經是台灣第一任央行總裁徐柏園的宅邸,老屋新生變身為「CEO 1950 總裁藝文空間」承載著過去的歷史,以餐飲為橋梁現在是一個結合餐飲跟藝術的現代藝文空間,佔地超過 200 坪,擁有好大一片綠地,不但是臺灣少有的和洋二層式建築,也見證了臺灣經濟起飛的奇蹟年代

 


70年的歷史建築老宅,有種大戶人家的格局,建於1949年建造 2006年指定為歷史建築,餐廳在20206月正式開幕且於2021年獲得台北米其林餐盤推薦及2023米其林入選餐廳每一道菜都挑逗味蕾,細膩得讓人驚艷!! 坐在老宅裡品味米其林推薦的法國味,讓人十分傲嬌愉悅




 







 開胃小點

荖葉/黑柿/鰹魚

 



/山羊乳酪/小卷




主菜

日本A4和牛菲力/千層馬鈴薯

 


甜點

法式薄餅/巧克力冰淇淋

 


點心

費南雪/法式軟糖



 



 

大餐後懷抱著愉悅感與知交好友沿著德惠街散步暢聊,經過一座巍峨的景福宮,據了解原是一座兩坪大的土地公廟,開基於1875年(清末光緒元年),廟內主祀福德正神,隨著香火鼎盛,迄今雖已近140年歷史,但因廟身歷經多次翻建,並不算是古蹟。

 

德惠街一路走到底是中山北路大同大學,外觀似羅馬萬神殿的建築是拍攝婚紗照的熱門景點,這棟建築為「尚志教育研究館」是紀念大同大學創辦人林尚志先生百歲誕辰而建,是從維吉尼亞大學的圓頂大禮堂複製過來的,白色建築奠基於高台,呈圓弧形造型,正面六根圓柱,規劃為綜合性辦公大樓,於1998年落成。







吸引人的是從老樹攀爬的圍牆入口進入探秘,藏身在蓊鬱高聳的老樹和傳統日式庭園的日式老宅邸這裡是日治時期由台灣仕紳商人興建的住宅,是大同大學創辦人林尚志先生與首任校長林挺生博士一家的居所,也是林校長辦公所在。建於1940年,90年後林家後代陸續遷出,2011年修葺完成,為感念林創辦人及林校長畢生奉獻於工業教育,命名為「志生紀念館」,201110月志生藝廊揭幕。



 













這棟80年歷史的日式宅邸為木造的建築,使用的木料是稀有的櫻花木,建物本身是採用和洋併置的設計理念,建物的格局、地板、壁櫥、窗櫺等,都有可觀之處。入口的石柱非常氣派,洋館前的方形水池,與後院的日式池塘互相呼應,這些規畫都是當年招待所與自宅共用的空間規劃,洋和並置風格。












 從大同大學校門出來走著永不厭倦的中山北路走到市立美術館南側美術公園,從一條王大閎建築劇場/王大閎書軒的木棧道走進去









 王大閎宅邸是「中國現代」時期的建築代表之一,復刻自王大閎故居僅30幾坪的小房子,原先在建國南路自宅因都市更新道路拓寬拆除,消失了幾十年後,在建築界各方奔走後,終於重現在世人眼前。

王大閎將東方精神與西方最前衛的設計結合轉化合院建築與蘇州庭園之精髓,月形窗、清水磚牆粉白、細長比例的落地窗與庭園鵝卵石,外加高大的戶外圍牆,屋內每個細節都是精心計算、如何開窗與收邊、天井和讓人想泡澡的浪漫浴池,他是貝聿銘的同班同學、畢業自哈佛建築研究所的王大閎。








 在王大閎宅邸旁邊的王大閎書軒DH Café,結合微型展覽、主題式沙龍講座的複合式藝文空間,大面玻璃打造的咖啡館,空間明亮舒適咖啡廳內擺滿了建築、藝術、文學 

坐在沾染建築師書房氣息的書軒啜飲一杯咖啡欣賞台灣現代主義建築之作,知性閱讀建築裡的生活是美食漫遊知性提案






 ~ 建築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對應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思維流動與願景的投射~

 

 

DATA

午餐

CEO 1950 總裁藝文空間

地址:104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6224

營業:每週三至週日(午餐 12:00~14:30,晚餐 18:00~22:00

電話:02 2592 6692

選單: reurl.cc

預約: reurl.cc, opentable.com.tw

 

志生紀念館/藝廊

地址:10452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40 

 

【午茶】

王大閎書軒DH Café

地址:104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53(北美館南側王大閎建築劇場內)

營業:10:3018:30 (週一公休)

電話: 02 2595 073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單車旅行】花東南橫美景美食跨年饗騎∣擁抱山與海的景緻 霧鹿峽谷崖壁陡直雲霧飄緲間

【美好生活】享受退休的閒適∣15號院子咖啡實現夢想 逐步踏實的基地

【山林步道】爬過土石樹根山徑步道 體驗山脊線上龍船岩的視覺恐懼